恐艾固然有很多原因,除了自身的思维问题,最大的就是医生的问题了,这些年来,不管是医院还是疾控的医生,也不管是网上的医生还是媒体里能获取的知识,都把很多行为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说高了,无数可以认为安全的行为被说的有一定风险,这种环境下面恐艾的人不多才怪呢,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恐艾固然是有的,但极少极少,这个就是宣传造成的。

为什么会这样,首先最重要的当然是都懂的那种原因,为了让大家有所顾忌不乱来,有意对艾滋病进行了夸大宣传,特别是对其传播方式夸大了,在这种环境下,一般的医生接触到的知识也是有所夸大的,而真正对这个疾病懂的那些深入研究的专家,他们要么闭门研究,要么就是作为少数不被大家接受,绝大部分接触到的是医院的医生、疾控的医生,还有网上的医生,这些医生比较难碰到一个真正懂得,为什么这么说,比如疾控的医生,很多其实都是临时培训几天就上班了,有些专业点的不过是照本宣科,如果是照着美国疾控或者世卫组织来说倒没什么,问题是他们是照的国内已经夸大的资料说的。

当然不是说全部医生都是这样,的确有少部分医生,他们深入去研究了艾滋病相关知识,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问题是大众是看大多数医生的意见的,对于恐艾的人来说,他们认为大部分医生既然认为有一定风险,那就是有一定风险,而且国人的那个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想法是很普遍的。

还有就是有关艾滋病知识的研究还有很多疑问,有些问题也不明确,比如艾滋病毒在实验室环境下能研究出存活的时间,但现在的技术还没办法确切的证实艾滋病毒在自然环境下的存活时间,所以造成了不同专家之间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认为瞬间失活的,有些认为少量体液几十秒左右失活的,也有认为要几分钟才失去传染性。最权威的世卫组织其实是认为体外瞬间失活的,不过人家也不能直接这么说,因为还没办法做这个实验,只能侧面来说明,比如世卫组织说的共用性玩具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既然这个风险都是忽略不计了,难道不就是说体外是瞬间失活么,那么什么医院器械检查、理发、纹身、共用剃须刀这些的风险不也就是忽略不计么。

有一点要清楚,国内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资料基本都是引进的世卫组织或美国疾控的研究成果,不过是进行夸大了,有些特意没说,如果大家把这些年双方的资料进行对比一番就一目了然了,人家强调几乎没有风险,或者说风险忽略不计的,在国内基本都是说有一定风险,人家说有微弱风险的,国内基本都是说有比较大的风险,最近几年好了一些,小编向来认为,对学术应该足够尊重,是怎样就是怎样的,就像狂犬病一样,被夸大的更厉害,中国人用掉了全世界百分之八十的狂犬疫苗,其中百分之九十九是被浪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