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可以听到有人说可以从血常规发现有没感染艾滋病,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很多因为恐艾的朋友就开始拿血常规去研读了,为什么不直接去找个hiv检测呢,因为恐艾的人很大一部分根本就不敢去,他们想着如果从血常规能看出感染艾滋病的话,起码结果不会是绝对的,所以比较容易接受。

但血常规跟是否感染艾滋病没多少关系,血常规主要是用来看感冒的,一般大家有感冒症状去医院时,基本都会做个血常规,可以很好的发现到底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有聪明人就想到了,hiv也是病毒感染啊,在血常规中应该会有所提示吧。

的确是这样,在艾滋病毒感染急性期,血常规一般都会出现白细胞下降、淋巴细胞上升这样的特征,这也是病毒感染的特征,但问题是,在一个人感冒的时候或者出现一些病毒感染症状的时候,血常规都会提示病毒感染的特征啊,这样去发现是否感染艾滋病就毫无作用了。除非是在高危之后的急性期时期,没有症状去做血常规,这个时候提示有病毒感染的话,才比较可能与hiv相关。

在艾滋病的潜伏期,血常规基本跟正常人无异,临床统计也是这样,绝大部分没什么异常,只有到了发病期的血常规才会比较普遍的出现异常,像淋巴细胞和血小板下降,一般到了发病的晚期,这些特征才比较明显。

有统计显示,在艾滋病毒感染的急性期,很多出现单核细胞上升的特征,这个算是一个稍微重要的特征,但也仅是稍微重要而已。

有人疑问,既然艾滋病毒也是一种病毒感染,为什么在潜伏期大都看不到血常规的异常呢,血常规不就是看身体是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吗,所以有人说,在潜伏期没有症状的时候,如果血常规的白细胞数目低于正常值,那就比较可能与艾滋病有关,因为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症状的话,就不会因为是病毒性感冒引起的白细胞降低,但马上就有人回击这个观点毫无道理,表示即使不是感冒引起的白细胞降低,也可以是很多其他原因引起。其实艾滋病毒比较特殊,它攻击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潜伏期被压制着,所以不仅人体没症状,血常规中也难以发现踪迹,只有在急性期和发病期才有血常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