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昨夜那些眼泪和叹息,我脑袋里浮现出姜夔的词:“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从此,我便被女友时时调侃,还被封了个“神医”的雅号。

事后,我一直在想:如果那晚不喝水,老人还能坚持多久,会不会就这样安静地离去了呢?又会不会出现生命体征的波动或回光返照的情景呢?一切都不得而知。此前,我对医学以外的自然死亡现象缺乏观察和了解,想来也很遗憾。

我也深刻地理解了脱水是个多么严重的问题。缺水即缺血。一旦人体内的循环血量不足,心脑血管可能就会缺血,人就会出现意识问题甚至生命危险;缺水还会导致血液粘滞度升高,诱发脑、心、肺、肠等出现血栓、梗塞。对老年人来说,包括“渴”在内的一切感觉都会变得越来越迟钝。

作为家人,我们需要随时为他们提供各种可口的水。此外,老年人突然从蹲位、座位上站起来时,容易发生意识丧失、跌倒在地的情况,这是由于上半身血容量骤降、处于最高位的头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的脑缺血。因此,老年人平时坐起来、站起来时要尽量慢一些。

除了水,老年人也要注意补充盐分。许多被送到医院的老年人一检查血液电解质,就发现血清钾、钠、氯都偏低,这表明他们体内缺盐。缺盐会导致缺水,造成循环血量不足,使人周身发软乏力,特别是由于忙碌、劳累而大量出汗时。

过去,医院急诊室有个常规:对病因不明的危重病人,先把盐水瓶吊上再说。因为不管是什么病。维持循环都是抢救生命的第一要务, 随后再进行诊断治疗。在医疗条件不好的非洲地区,要同时治疗大量腹泻、脱水、休克的病人,医生只有一个绝招:给他们口服补液盐。

20世纪70年代末,我见过一些卖血的人。他们随身常备军用水壶和搪瓷缸,抽血前会偷偷喝下至少1000毫开含盐的水来稀释血液、补充血容量。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尽列举了各种盐:海盐、池盐、崖盐、井盐、戎盐、木盐、蓬盐.....他还赞叹:“造化生物之妙,诚难殚知也。”《圣经》里也几次提到盐,比如:“一切的供物都要配盐而献。”“物淡而无盐岂可吃吗?”“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看来女友深得要领,她给父亲喝含盐的菜汤,又用被盐调和好的态度对待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