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是新生儿可以明显清除围生期发生的HIV感染。在这些病例中,婴儿的血样经PCR或PBMC培养检测至少两次阳性,血清学转阳或持续存在游离抗体,血中可查到病毒。这种现象的原因尚不清楚。两个婴儿的反复肝脾肿大可能表明病毒存在于肝脾内。
这类罕见的病毒清除现象提出了以下疑问,即血清学阴性的婴儿是否真的在出生时血液中存在病毒?在免疫系统可能还不成熟的宿主中HIV被清除的机制是什么?然而,进入婴儿的病毒并没有建立感染,这很可能由于婴儿白细胞固有的抗病毒作用和早期抗病毒应答所致。另外,带有病毒的母体淋巴细胞在新生儿循环系统中的存活时间可能不够长,或没有被激活并将病毒释放给婴儿。
病毒清除的程度和重要性尚不清楚。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已经注意到血清学阳性母亲的未感染婴儿体内存在着CD8+细胞的抗病毒反应。这些发现提示在胎儿期或围生期,新生儿有时暴露于病毒或病毒蛋白但并未发生感染。在一些未感染胎儿的脐血淋巴细胞中也有相似的发现,在暴露于病毒包膜多肽时有细胞增殖现象。
这些发现是否反映了抗HIV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还有待于研究。
总的来说,母婴传播的发生似乎与不良临床状态时的参数如高病毒载量、HIV的快速复制株、低CD4+细胞计数值有关。如果这些影响母婴传播的因素可以确定,防止HIV传播的方法会更有针对性。
除了抗病毒治疗外,还可使用其他方法,这包括分娩时对母亲的监控、yin道清洗、新生儿体表生殖分泌液及母血的快速清除等。在一份报告中,产前清洗产道并不能明显影响HIV传播的危险性。然而,某些措施至少可能降低围生期HIV的传播。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疗为从根本上减少病毒传播的最有前途的方法。